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相关文献

  • 1、细胞DNA 倍体图像分析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3年4月)

    作者:邵少慰, 罗巧明

    关键字:宫颈癌病变,宫颈癌筛查

    摘要:

    目的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对宫颈脱落细胞做DNA倍体检测、分析,以探讨该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9例宫颈脱落细胞样本分别采用常规细胞学镜检和细胞DNA倍体分析法作检测,其中阳性样本患者行组织活检,并将3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19例样本,常规细胞学镜检共检出ASC—US42例、ASC—H6例、LSIL29例、HSILl8例;采用细胞倍体分析法检出DI≥2.5时,可见DNA倍体异常细胞(1~2个)的样本102例、DNA倍体异常细胞(≥3个)的样本41例、DNA倍体异常细胞(≥25个)的样本14例;48例组织活检样本检出炎症7例、CINI20例,CINⅡ13例、CINⅢ2例、IC6例。CINⅡ~Ⅲ对应TBS系统中的HSIL计算灵敏度为81.0%;对应SIL和对应ASC+SIL的灵敏度分别为85.7%和100%。HSIL与CINⅡ~Ⅲ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CINⅡ~Ⅲ对应DNA倍体异常细胞(≥25个)计算灵敏度为66.7%;对应可见DNA倍体异常细胞(≥3个)的灵敏度为100%。DNA倍体异常细胞(≥25个)与CINⅡ~Ⅲ比较也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DNA倍体图像分析法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有较高的灵敏度,若联合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可明显提高宫颈癌筛查的质量控制水平。

  • 2、阴道镜及DNA 定量分析和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3年6月)

    作者:杨盛红, 柏永华

    关键字:液基细胞学,宫颈癌筛查

    摘要:

    目的 探讨阴道镜及DNA倍体分析和液基细胞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256例行妇科体检的已婚妇女采用阴道镜检查,对其中2180例行DNA倍体分析和液基细胞学检测,以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对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敏感性为98.91%;特异性为22.84%;DNA倍体分析以中量以上DNA异倍体出现为活检标准,发现宫颈病变的敏感性为 83.33%;特异性为68.47%;液基细胞学检查中以LSIL以上阳性作为活检标准,发现宫颈病变的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88.62%.结 论 阴道镜及DNA倍体分析和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疾病筛查中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检查更能有效的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 3、DNA倍体分析在宫颈病变检测上的应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9月)

    作者:韦玮, 唐移忠

    关键字:宫颈病变,液基细胞学,HPV

    摘要:

    目的 通过三种检测方法在宫颈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探讨更为合理、高效的宫颈癌检测方法。方法:对59例患者同时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 -DNA(HPV—DNA)检测、DNA倍体分析及阴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NA倍体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符合率高。结论:DNA 倍体可作为宫颈癌筛查手段常规应用于临床。

  • 4、联合运用宫颈液基细胞学及DNA 定量分析系统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宁夏医学杂志 2013年4月)

    作者:毕晓芳, 程方

    关键字:液基细胞学,宫颈病变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运用宫颈液基细胞学及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在宫颈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女性患者1 002例分别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为高级别以上病变(HSIL及SCC)13例,DNA定量分析检测均为阳性;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 US))28例,其中15例DNA定量分析检测为阳性,11例为异倍体细胞<3个而建议4~6个月复查.39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正常,而DNA定量分析 检测为异倍体<3个,建议4~6月复查;DNA定量分析检测敏感性为97.44%,特异性为12.50%;液基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为73.33%,特异性 为33.33%.结论 联合运用宫颈液基细胞学及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能使宫颈病变检出率明显提高,尤其对诊断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的患者有分流作用.

  • 5、细胞DNA倍体分析结合高危型HPV、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查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性研究(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3年1月)

    作者:张立冬, 江庆萍

    关键字:宫颈上皮内瘤变,HPV,支原体,衣原体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高危型HPV、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结果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以期结合宫颈感染情况,预测宫颈筛查结果阳性妇女真正罹患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避免宫颈过度治疗.方法 将参加筛查的285名育龄妇女分别采用宫颈细胞图像DNA倍体分析(DNA-ICM)、高危型HPV检查(PCR法)、支原体(UU/Mh)以及衣原体(CT)检查.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了各种检查方式,对宫颈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等.结果 在285个病例的活检结果中,共有慢性炎症179例,CIN Ⅰ级60例,CIN Ⅱ级20例,CINⅢ级25例;癌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细胞DNA倍体异常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性最为显著,其次为高危型HPV感染.UU/Mh和CT感染均无明显相关性.所有存在微生物感染患者中,CINⅠ罹患者中32.43%为双因素感染,而CIN Ⅲ患者为56%.而在CIN Ⅱ中单独出现HR HPV感染的占50.00%,而CIN Ⅲ中占40%.结论 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合并高危型HPV感染者应高度警惕为癌变高危人群,若同时出现UU/Mh感染,将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6、宫颈液基细胞学TBS 联合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广西医学 2013年3月)

    作者:陈春艳, 弋文娟

    关键字:液基细胞学,宫颈癌筛查

    摘要:

    目的评价宫颈液基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TBS)检查联合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在宫颈癌筛查的价值。方法对1 200例妇女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结果为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及其以上病变,或细胞DNA分析有≥3个异常细胞或者细胞增殖比例大于细胞总数10%时,在阴道镜下行多点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与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阳性符合率。结果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与病理诊断,阳性符合率为35.29%(24/68);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与病理诊断,阳性符合率为54.71%(58/106),两组病理阳性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检查联合宫颈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能明显提高宫颈癌筛查阳性检出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7、Automated quantification of DNA aneuploidy by image cytometry as an adjunct for the cytologic diagnosis of malignant effusion(Analytical Cellular Pathology 2013年10月)

    作者:Zhilan Meng, Chen Zhou

    关键字:胸水,液基细胞学

    摘要:

     DNA aneuploidy is a cancer biomarker, which may have a potential diagnostic value in body effusion specimen. DNA aneuploidy i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DNA content of tested cells and comparing them with diploid cells (2c). In order to assess the value of automated DNA image cytometry (DNA-ICM) in the cytologic diagnosis of effusion, we measured DNA ploidy using an automated DNA-ICM analysis system in 126 consecutive effusion specimens and followed the cases for histologic diagnosis. Half of each effusion specimen was used to prepare cytologic smears for conventional cytologic diagnosis, while the other half was used to prepare a monolayer slide stained by Feulgen stain for automated ICM. By using Youden index, we found that 4 cells exceeding 2.5c is the optimal cut off value for aneuploidy, which has a sensitivity of 88.3% and specificity of 100% for diagnosis of malignant effusion. We also found that the DNA aneuploidy thresholds used for other types of cytologic specimens cannot be used in the diagnosis of effusion specimens.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automated DNA image cytometry is a simple, practical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adjunct diagnosis of malignant effusion.

  • 8、细胞DNA 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3年4月)

    作者:田玉旺, 朱晨雁

    关键字:宫颈癌筛查,宫颈病变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698例参加宫颈癌筛查的适龄女性采用宫颈刷取材,宫颈液基细胞学制片2张,一张用硫堇-Feulgen染色后,采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对细胞 核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另一张行巴氏染色做常规细胞学检查.任一个结果为阳性均建议行阴道镜或阴道镜指导下取活检,以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二种方法 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随访到活检结果者221例,其中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出198例阳性,常规细胞学检测出78例阳性,活检发现CIN2以上病变100例,细胞DNA倍体 定量分析相对敏感性为96.00%,相对特异性99.55%,常规细胞学检测相对敏感性为40.00%,相对特异性为99.83%,虽然阳性预测值略高于 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但是有25例漏诊.结论 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较常规细胞学敏感性高,特异性也较好,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方法之一.


  • 9、宫颈液基细胞学与DNA 倍体分析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准确性(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3年5月)

    作者:李红霞, 王鲁平

    关键字:宫颈上皮内瘤变,液基细胞学

    摘要:

    目的探讨用DNA倍体分析(DNA-ICM)和宫颈液基细胞学(LBC)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准确性。方法选取组织学诊断的鳞状上皮内病变或宫颈癌病例中LBC和/或DNA-ICM结果异常的病例,进行组织学与LBC和/或DNA-ICM结果对比。LBC诊断以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非典型腺细胞(AGC)为切入点;DNA-ICM以≥3个细胞、DNA指数≥2.5为切入点;以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应用SAS V8数据分析。结果DNA-ICM与LBC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84.9%和79.5%(P0.05);两种方法结合筛查敏感性可达97.5%,高于独立应用一种方法的敏感性。188例同时进行了LBC和DNA-ICM检测的病例中,DNA-ICM阳性176例,其中组织学诊断炎性病变52例,CIN、阴道上皮内瘤变(VIN)和宫颈癌121例,其他类型病变3例;在组织学诊断为炎性病变的病例中LBC阳性率为46.2%,在CIN、VIN和宫颈癌的病例中阳性率为72.7%(P0.01)。LBC诊断ASC-US的52例中,组织学最终诊断炎性病变20例,CIN 32例;DNA-ICM在炎性病变和CIN病例的阳性率分别为75%(15/20)和96.9%(31/32)(P0.05)。结论 DNA-ICM具有和LBC相似的筛查敏感性,两种方法相结合敏感性可显著提高;LBC可协助分流DNA-ICM的假阳性病例,提高DNA-ICM的特异性;DNA-ICM有利于鉴别LBC的不确定诊断。


  • 10、宫颈脱落细胞DNA 倍体分析技术及质量控制(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3年9月)

    作者:邵少慰, 罗巧明

    关键字:宫颈癌

    摘要:

    细胞DNA倍体分析法是一项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新技术,该技术将Feulgen染色法与计算 机图像分析技术相结合。Feulgen染色对显示细胞核DNA含量既精确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原理是利用硫堇等染料对细胞核DNA产生特异性着色;细胞 核着色的深浅代表DNA含量的多少,将着色强弱不等的细胞核通过自动扫描显微镜转化为光密度值(IOD),通过计算机及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进行整合、处理。


  • 11、细胞DNA 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回顾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3年1月)

    作者:杨玉涛, 蔡贵实

    关键字:宫颈癌筛查

    摘要:

    目的:比较和评估两种宫颈癌筛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宫颈癌检查并有活检结果的451个病例,均为宫颈刷取材、液基方法同时制两张片,一张进行巴氏染色用于常规细胞学TBS诊断,另一张经Feulgen染色用于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临床活检取材均在阴道镜指导下进行.结果:以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451例中共有宫颈癌1例,CINⅢ/原位癌3例,3例CINⅡ及15例CIN Ⅰ,其余均为慢性宫颈炎.以活检结果≥CINⅡ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标准,采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与95.50%,而常规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2.86%与99.01%.同一个标本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可提高到100.00%.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可与常规细胞学联合开展应用在宫颈癌筛查中.


  • 12、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伴DNA倍体异常在宫颈早期病变筛查中的意义(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3年5月)

    作者:梅金红, 余燕青

    关键字: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宫颈筛查

    摘要:

    目的 通过DNA定量分析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探讨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伴DNA倍体异常在宫颈早期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对8448例患者进行DNA定量分析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1041例检出DNA倍体异常和(或)液基细胞学异常者进行宫颈组织学活检,分析其中247例ASCUS伴DNA倍体异常患者的组织学诊断情况.结果 (1)在8448例标本中,正常或良性细胞学7877例,ASCUS 426例,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45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 55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 22例,其中伴1~2个DNA异倍体细胞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6%(443/7877)、15.3%(65/426)、11.1% (5/45)、9.1% (5/55)、0(0/22);伴≥3个异倍体细胞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0%(77/7877)、39.0% (166/426)、75.6% (34/45)、76.4% (42/55)、95.5% (21/22).(2)247例ASCUS患者在阴道镜下进行宫颈活检,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及以上病变者67例;伴]~2个DNA异倍体细胞者36例,其中5例(13.9%,5/36)为CIN 2及以上病变;伴≥3个异倍体细胞者123例,其中56例(45.5%,56/123)为CIN 2及以上病变;DNA倍体正常者88例,其中6例(6.8%,6/88)为CIN 2及以上病变.ASCUS中伴]~2个DNA异倍体细胞组与伴≥3个异倍体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9,P<0.01);与DNA倍体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CUS伴≥3个异倍体细胞者患CIN 2及以上病变的风险更高.DNA定量分析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两者联合检测可为分流ASCUS患者、指导临床随访和治疗提供帮助。


  • 13、食管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广东医学 2013年4月)

    作者:王丽萍, 蔡丽逢

    关键字:食管粘膜脱落细胞,食管癌

    摘要:

    目的探讨胃镜直视下食管病灶脱落黏膜细胞的DNA倍体分析对食管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Feulgen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对胃镜直视下刷取的食管病灶黏膜细胞进行DNA含量及倍体分析,以黏膜病理组织镜下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食管病灶黏膜细胞DNA倍体分析对食管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病理诊断为食管癌43例,良性病变61例分析发现,食管癌中有34例DNA倍体异常,良性病变中有4例DNA倍体异常,其诊断食管癌灵敏度为79.07%,特异度为93.44%,阳性预测值为89.47%,阴性预测值为86.36%,阳性似然比为12.05,Youden指数为72.51%。食管癌患者的黏膜脱落细胞DNA的倍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管良性疾病患者;在食管癌患者中,分化程度越低DNA倍体的含量越高,DNA倍体的含量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结论食管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对食管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为大规模开展食管脱落细胞进行分子普查奠定了基础。


  • 14、Telepathology consultation in China using whole slide image and an internet based platform(Diagnostic Pathology, 2013,8(S1))

    作者:Chen Zhou, Huaqiang Shi

    关键字:区域调查

    摘要: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elepathology consultation in China has gained traction since 2010. More than 90% of consultation cases submitted during the 3 years of this study were in 2010 and the first 5 months of 2011. The main reason is the governmental support for telepathology consultations. In 2010, the Ministry of Health in China released a document encouraging the use of telepathology across the country; other reasons are the availabilities of high speed internet and 3G networks and low cost commercial virtual microscopes in China after 2009.

  • 15、数字化病理切片在病理远程会诊中的应用及体会(中国社区医师, 2013,15(5), 246.)

    作者:王仪

    关键字:应用体会

    摘要:

    传统的病理诊断是建立在一张HE切片基础上,经病理医生在光学显微镜的形态观察做出疾病诊断的,近年来随着图像数字化以及数字存储传输技术的发展,使得将病理HE切片转化为切片数字化图像(WSI)成为可能,又称数字切片(digital slides)或虚拟切片(virtual slides),通过全自动显微镜扫描切片,将病理切片上的全部信息转化成可以存储的全新的数字化切片,这张数字化切片可以不用显微镜而在个人计算机上进行阅读并做诊断,并可以方便的在网络上传输阅读并诊断,这使跨地域的远程病理会诊成为现实,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地域广阔,各地病理发展极不均衡的国家来说,这种远程会诊具有划时代意义,在卫生部的推动下,2011年10月卫生部医管司和卫生部病理质控与评价中心协同厦门麦克奥迪公司启动了覆盖全国的远程病理网络,我院有幸成为首批全国60家试点单位之一,运行一年来,对病理科的会诊工作做一总结分析,探讨数字切片在远程会诊中的应有价值及体会.


  • 16、"Development of a nationwide telepathology consult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program for cancer diagnosis in China(Diagnostic Pathology, 2013,8(Suppl 1):S6)"

    作者:Zhongjiu Zhang, Guangming Gao, Chen Zhou

    关键字:应用研究, 区域调查

    摘要:

    Through this program, we believe that in near future telepathology will be widely used in China for pathology consult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The program will not only assists pathologists in dealing with diagnostically difficult pathology cases, but also benefits patients, who do not need to travel a long distance to large hospitals for a second opinion of cancer diagnosis, thus saving time and money for patients. The program will also guaranty the quality of pathology diagnosis of cancer in China.


  • image01
  • image01
  • imag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