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雅君, 刘春雷, 关晓辉
关键字:胃癌; 早期胃癌; DNA定量分析; DNA异倍体; 研究进展
摘要:
摘要
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年限的关键. 目前, 国内外采用细胞DNA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用于多种常见肿瘤的辅助诊断, 提高早期肿瘤的检出率.细胞恶变的过程中, DNA等遗传物质的改变早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因此可对细胞内的DNA进行定量分析, 发现遗传物质异常的早期癌变细胞, 进而较早发现GC, 提高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的检出率, 改善
患者的治疗与预后. 本文就DNA定量分析在EGC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何静 颜士杰 李俊 肖兰
关键字:
摘要:
随着对肿瘤异质性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肿瘤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 )检查尽管特异度高,但灵敏度不高,其阳性检出率仅30%~60%[1] 。近年来,应用DNA 图像分析(DNA image cytometry )判断细胞良恶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该技术在宫颈癌、肺癌等多种肿瘤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4] ,而较少用于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我们通过比较DNA图像分析与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探讨DNA 图像分析在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房珊珊,翟瑞芳,张三元
关键字:
摘要:
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占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的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新发病例已增至31.9万[1]。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也呈上升趋势,但其总体发病率仍低于宫颈癌。本实验分别应用全自动DNA 图像分析系统(DNA-AICM)检测DNA倍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 蛋白对阴性淋巴结进行检测,分析淋巴结微转移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探索这些指标检测子宫内膜癌微转移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作者:王彩霞 ,刘崇梅, 阳 娟, 毛 敏, 黄柳炎,毛 霞, 陈 萍
关键字:胸腔积液;细胞DNA 倍体分析;CYRAF21-1、CEA、CA125
摘要:
〔摘 要〕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中细胞DNA倍体分析与联合检测CYRAF21-1、CEA、CA125 在其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0 例恶性及70 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平均年龄(64±3)岁,分别行CYRAF21-1、CEA、CA125 检测及细胞DNA 倍体分析。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组CYRAF21-1、CEA、CA125 的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P<0.05);细胞DNA 倍体分析法联合CYRAF21-1、CEA、CA125 检测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均高于CYRAF21-1、CEA、CA125 的测定(P<0.05)。结论 在胸腔积液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面,细胞DNA 倍体分析联合CYRAF21-1、CEA、CA125 检测法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崇梅, 张雪纯, 余飞跃, 黄柳炎, 高 亚
关键字:血清miR-21; 血清miR-24; DNA定量分 析; 腹腔积液
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miR-21/miR-24表达水平与DNA定量分析对良恶性腹腔积液鉴别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方法
收集岳阳市二人民医院2016-01/2016-10收治的腹腔积液患者58例, 其中恶性腹腔积液患者27例, 良性腹腔积液患者31例. qPCR检测血清miR-21/miR-24表达水平, DNA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测定腹水DNA含量.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来评价血清miR-21/miR-24、DNA定量分析、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测及其联合检测在腹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结果
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血清miR-21/miR-24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腹腔积液患者(P <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常规脱落细胞学、DNA定量分析以及血清miR-21/miR-24均是鉴别良恶性腹腔积液的敏感指标, 且常规脱落细胞学、血清miR-21/miR-24均与DNA定量分析正相关(P <0.05).常规脱落细胞学和DNA定量分析的AUC分别为0.766、0.857, 二者联合诊断AUC为0.873(P <0.001). 血清miR-21、miR-24的AUC分别为0.857、0.866, 血清miR-21联合miR-24的AUC为0.890(P <0.001). 而血清miR-21或miR-24联合DNA定量分析的AUC分别增至0.910、0.932. 此外, 血清miR-21/miR-24在DNA定量分析阳性患者中表达水平均高于DNA定量分析阴性患者(P <0.05).
结论
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血清miR-21/miR-24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患者, 联合血清miR-21/miR-24与DNA定量分析检测能够显著提高良恶性腹腔积液的鉴别价值, 弥补常规诊断的不足.
作者:蔡永芳, 邓晓红, 石新兰
关键字: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免疫细胞化学;胸腔积液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脱落细胞超薄液基细胞学(TCT)、DNA倍体分析及细胞块联合应用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2例胸腔积液同时进行脱落细胞TCT检查、DNA倍体分析,将沉渣制作细胞块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分析脱落细胞TCT检查和DNA倍体分析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检查在确定肿瘤原发部位中的作用。结果 DNA倍体分析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80%)明显高于脱落细胞学TCT检查(52%),2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100%。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检查能有效确定肿瘤原发部位。结论 DNA倍体分析联合脱落细胞TCT检查能敏感而特异地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检查能准确地查找肿瘤的原发部位。
作者:黄柳炎 刘崇梅 毛敏 邹亚 阳娟 张雪纯
关键字:DNA定量分析;液基细胞学;腹腔积液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DNA定量分析和液基细胞学检测对恶性腹腔积液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间145名腹腔积液患者作DNA定量分析检查(DNA image
cytometer,DNA.ICM)和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比较其二者间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DNA.ICM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CT检测。TCT检测和DNA ICM 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4.21%(32/38)和94.74%(36/38),特异性分别为65%(13/20)和85%(17/20)。2种方法联合诊断恶性腹腔积液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高于2种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90、0.75。结论两者相比较,DNA ICM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TCT检测,而将2种方法相结合,可以很大地提高对恶性腹腔积液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刘 娑
关键字:浆膜腔积液; DNA倍体分析; 细胞学检查
摘要:
摘 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2例浆膜腔积液标本(胸腔积液169例、腹水78例、心包积液15例)经离心处理后,制片2张,其中1张用于Feulgen染色后,给予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另1张用于巴氏染色,同样给予常规的细胞学检查,比较2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62例浆膜腔积液常规细胞学检测出119例(45.4 )异常,而同样标本中DNA倍体分析检测出113例(43.1 )异常,常规细胞学找到肿瘤细胞及可疑肿瘤细胞73例标本,均发现异倍体细胞的存在,而在常规细胞中找到核异质细胞的46例中,仅有34例出现异倍体细胞。结论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有助于提高浆膜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细胞学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蔡聪颖
关键字:泌尿系肿瘤/诊断; 细胞学技术;DNA/分析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联合细胞定量DNA分析筛查泌尿系统肿瘤的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48例为肿瘤组,泌尿科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者100例为感染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且泌尿系统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TcT检查和DNA定量分析,比较各组和不同方法检测的泌尿系统肿瘤阳性和可疑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肿瘤组检测的阳性率为93.75%(45/48),阳性+可疑率为95.83%(47/48),肿瘤组阳性率、阳性率+可疑率显著高于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肿瘤组TCT、DNA定量分析和两者联合检查法阳性率分别为89.58%、93.75%、93.75%,阳性+可疑率分别为93.75%、97.92%、97.92%,不同方法阳性率和阳性+可疑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CT、DNA定量分析法均是泌尿系统肿瘤筛查的有效方法。如果患者经济条件许可,宜结合使用TCT和DNA定量分析,以提高确诊率。
作者:Xi Yang, Xuan Xiao, Wenyan Wu,,c Xuemin Shen,c Zengtong Zhou,c Wei Liu,,a and Linjun Shi,
关键字:
摘要:
Objective. To quantitatively examine the DNA content and nuclear morphometric status of oral leukoplakia (OL) and investigate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degree of dysplasia in a cytologic study.
Study Design. Oral cytobrush biopsy was carried out to obtain exfoliative epithelial cells from lesions before scalpel biopsy at the same location in a blinded series of 70 patients with OL. Analysis of nuclear morphometry and DNA content status using image cytometry was performed with oral smears stained with the Feulgen-thionin method.
Results. Nuclear morphometric 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NA content amount, DNA index, nuclear area,nuclear radius, nuclear intensity, sphericity, entropy, and fractal dimension (all P < .01) between low-grade and high-grade
dysplasia. DNA content analysis identified 34 patients with OL (48.6%) with DNA content abnormality. Nonhomogeneous lesion (P ¼ .018) and high-grade dysplasia (P ¼ .008)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 DNA content. Importantly,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oral dysplasia and DNA content status was significant (P ¼ .00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¼ 0.342).
Conclusion. Cytology analysis of DNA content and nuclear morphometric status using image cytometry may support their use as a screening and monitoring tool for OL progression.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2017;124:280-285)
作者:吴丹凤,韩晓兰,朱维明,李俊
关键字:口腔溃疡;组织病理学;脱落细胞学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各种慢性口腔溃疡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7例临床难以确定其溃疡性质的慢性口腔溃疡行脱落细胞学检查。术后病理或临床治疗效果验证作为最终诊断,最终诊断与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脱落细胞学检查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95.3%,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100%,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5.4%,细胞学检查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的符合率为67.o%。结论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慢性口腔溃疡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具有简单易行、快速、创伤小等特点,医师可根据细胞学检查结果制定下一步诊疗计划。
作者:刘彤,张辛燕,孙正
关键字:早期诊断; 口腔肿瘤; 脱落细胞
摘要:
【摘要】脱落细胞检测方法是一种简便、容易为患者所接受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通过与多项新
技术联合应用,进一步增加取材部位的准确性,广泛应用于宫颈、口腔和体腔等各种脏器脱落物的检测。本文阐述了脱落细胞检测方法在口腔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通过DNA定量分析计算DNA指数(DNA index,DI),采用多参数分析以及统计学模型计算口腔癌变风险指数(oral cancer risk index,OCRI),实现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的定性、定量分析,适用于口腔病变的人群筛查、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炜,朱文忠,罗曦峰
关键字:支气管镜; 细胞DNA 定量分析; 肺癌; 诊断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刷片Motic 细胞DNA 定量分析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 年1—12 月医院收治的96 例肺部疾病患者,均实施细胞DNA 定量分析和支气管镜下刷检,以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细胞DNA 定量分析灵敏度为72. 7% ( 24 /33) ,特异度为85. 7% ( 51 /63) ,支气管刷检灵敏度为54. 6% ( 18 /33) ,特异度为92. 1% ( 58 /63) 。结论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实施细胞DNA 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提高支气管刷检中肿瘤细胞的检出率。
作者:张嚣,孔令婷,孙寒雪,李晓晗,吕庆杰
关键字:胞DNA定量分析;液基细胞学;宫颈病变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志码B 文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2 518例宫颈病变筛查结果,以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细胞DNA定量分析与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诊断宫颈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细胞DNA定量分析、TcT及联合诊断筛查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的敏感度分别为77.37%、70.97%、90.24%,特异度分别为65.59%、70.42%、45.06%。细胞DNA定量分析的敏感度高于TCT,但特异度低于TCT,联合诊断筛查敏感度最高。TCT诊断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患者中,细胞DNA定量分析阳性者42.71%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或宫颈癌,而阴性者仅为12.5%。细胞DNA定量分析筛查宫颈腺癌的漏诊率(39.13%)高于筛查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漏诊率(15.11%),薄层细胞学涂片细胞数<5 000个的漏诊率(57.83%)远高于细胞数>5 000个的漏诊率(22.63%),联合TCT可以使筛查的漏诊率从20.19%降至13.38%。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宫颈病变筛查手段,对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敏感性高于TCT,且可对ASCUS患者进行有效分流,其筛查效果略优于TCT。但细胞DNA定量分析特异度低于TCT,且对宫颈腺癌的筛查漏诊率高。细胞DNA定量分析与TCT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筛查的敏感性。
作者:杨宝华,徐军,苏燕,郁明霞,艾志宏
关键字:子宫内膜; DNA 定量细胞学; 子宫内膜肿瘤; 癌前状态; 筛查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细胞DNA 定量分析对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3 年9 月至2016 年9 月行子宫内膜细胞DNA 定量分析及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的患者,共428 例。采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直接获取子宫内膜细胞标本,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和Feulgen 染色技术进行DNA 定量分析,以宫腔镜下诊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子宫内膜细胞DNA 定量分析筛查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符合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子宫内膜DNA 定量分析筛查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符合度、灵敏度、特异
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 92%、91. 43%、86. 03%、56. 14% 和98. 09%。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异倍体细胞,少数非子宫内膜癌的病例也可出现DNA 异倍体细胞,但> 5 c 细胞大都少于3 个。结论子宫内膜DNA 定量分析用于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简单易行,安全无痛,准确性高,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张金秋,朱萍,陆敏华,董建峰,印永祥,赵华
关键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pl6/Ki一67双柒;细胞免疫化学;DNA倍体分析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联合细胞免疫化学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宫颈鳞癌(S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细胞学检查73例,其中有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53例,DNA倍体阴性20例,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双染检测pl6/Ki一67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DNA 倍体分析和DNA倍体分析联合p16/Ki一67双染对HSIL+的诊断价值。结果 20例DNA倍体阴性的标本中pl6/Ki-67双染结果全部阴性。DNA倍体分析对HSIL+的阳性预测值为34.62 ,DNA倍体分析联合p16/Ki-67双染对HSIL+的敏感性为84.62% ,特异性为92.31% ,阳性预测值为78.57 ,阴性预测值为94.74 ,明显高于DNA倍体分析对HSIL+的阳性预测值(P<0.05)。结论pl6/Ki-67双染可以明显提高HSIL检出的预测值,DNA倍体分析联合p16/Ki一67双染是预测HSIL十的有效方法,适合在医疗资源缺乏的地区实施。
作者:兰雪丽 贺昕红
关键字:DNA倍体分析 妇科肿瘤
摘要:
摘 要:目前,全球范围内妇科肿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逐渐趋于年轻化,其中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为最常见的三大妇科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生活质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早期发现困难、早期诊断困难、术后高复发率。通过DNA倍体分析,利于全面了解细胞生物学行为,从而有助于妇科肿瘤的及时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王佳华,吴 正,吴琼水,曾立波
关键字: 宫颈细胞;多光谱成像;TBS;DNA定量分析
摘要:
摘要:传统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主要有TBS分类筛查法和基于细胞DNA的定量分析筛查法,TBS分类筛查法诊断率高但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参与且敏感度低,难以实现宫颈癌早期查;基于细胞DNA的定量分析筛查法仅染色细胞核,实现了定量化与自动化分析,敏感度高但特异性差。因此实现宫颈癌TBS与DNA定量分析联合筛查十分必要,但目前TBS与DNA定量分析联合筛查方法均是使用两张不同的细胞涂片分别进行,费时费力费材极为不便,国内外还没有在一张宫颈细胞涂片上联合使用这两种方法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在一张细胞涂片上同时使用TBS分类法和细胞DNA定量分析法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在同一张细胞涂片上对细胞进行巴氏染色和Feulgen染色,为解决多重染色带来的DNA物质的吸光度干扰问题,建立一套多光谱成像系统,并提出基于线性多元回归的DNA吸光度剥离模型,通过该模型解算出DNA物质的真实吸光度从而实现DNA物质的定量分析;选取接近RGB波长的3个波段细胞图像合成伪彩色图像进行TBS分类筛查。实现了一张细胞涂片上的宫颈癌TBS与DNA定量分析联合筛查,DNA定量分析模型稳定度高、误差小,诊断率高,用于TBS筛查的伪彩色图像颜色明亮、细胞核清晰可见、细胞质边缘明确,该方法在宫颈癌的诊断和筛查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